今日青岛(4月22日)

一、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交付运营

 4月17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正式迈入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的2.0时代。

“国信1号2-1”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升级版,全船投资6.1亿元人民币,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

“国信1号2-1”的成功交付运营,也意味着中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迈入标准化复制新阶段。该船型的投用将为船队规模化扩张提供技术范本,有力助推中国千亿级深远海产业集群建设进程。(周晓峰)

【图1、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

二、青岛纳入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4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根据方案,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将青岛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青岛市正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及承接落地等有关工作。试点方案将聚焦青岛特色,结合其他省市的先行经验,注重任务含金量和落地成效,重点争取在现代海洋、绿色金融、文化影视、医疗健康、电信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落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型新业态企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生活服务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根据批复要求,试点工作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赋予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新内容新任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开展改革创新探索,大胆试、大胆闯,有序扩大自主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刘兰星)

三、青岛大港口岸新能源汽车出口创新高

日前,“美迪泰兰高速号”滚装船以“零延时”效率完成2525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装船作业,从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鸣笛启航,驶向中美洲国家。这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联合达飞船公司全新开通的滚装作业航线首航,标志着青岛港在服务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布局中再添新通道。

2025年以来,青岛大港口岸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一季度累计出口503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60%,创历史新高。目前,青岛港正加速构建汽车滚装国际中转中心,大港公司开通覆盖东非、中北美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4条滚装航线,年作业能力预计突破60万立方米。(周建亮 周晓峰)

【图2、2500余辆国产新能源轿车有序驶入“美迪泰兰高速号”滚装船。】

四、青岛一季度参与制修订116项中国标准

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的构建中,“青岛分量”越来越重。据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统计,2025年一季度,青岛累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6项,同比增加69项,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季度发布的688项国家标准中,青岛参与度达到16.8%,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青岛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以来,青岛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标准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强化标准供给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超前标准研究培育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技术标准支撑。(吴帅)

五、青岛作为主宾市亮相23届中国国际环保展

近日,第23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作为参展主宾城市,青岛以“美丽青岛 绿动未来—共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主题,组织展览展示和开展青岛主场日活动,全面展现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全球首创氢能轨道吊、全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干式炉渣处理系统……青岛24家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组团亮相,彰显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青岛力量”。

在青岛主场日活动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山东)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上合绿色低碳建材服务项目、上合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等9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将为创新基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吴帅)

【图3、第23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的海尔新能源展位。吴帅 摄】

、今年青岛将建成百家“城市书房”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覆盖青岛各区市的城市书房,成为市民游客走进城市文化生活、触摸青岛文化脉络的美好之境。截至目前,青岛已建成83处城市书房,总面积2.6万平方米,图书数量近60万册。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书房将突破百家。

青岛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打破了运营主体局限性,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市场化运营,打造不同主题城市书房。这些城市书房功能完整、分区明显,设施齐全,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5000册,与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从规划、布局来看,城市书房建设注重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选址多位于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繁华商业街、景区公园、产业园区、商业楼宇等人口集聚区域。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老旧街区改造选址,盘活存量、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马晓婷)

【图4、青岛崂山区一处城市书房。王雷 摄】

七、跟着微短剧“打卡青岛”

崂山、栈桥、小麦岛、金沙滩、星光岛、唐岛湾、少海……跟随微短剧的镜头,越来越多的青岛旅游地标走进游客视野,成为其深度打卡青岛的绝佳选择。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六批创作计划推荐剧目,“青岛出品”的《我的海蛎子男友》《呼唤春风伴我行》入选。此前,青岛出品的《一道爱情请慢用》《熊猫与你,滚滚而来!》《情往海岸线》也曾入选以往数批推荐剧目。

《我的海蛎子男友》全程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拍摄,镜头中的星光岛、红树林度假小镇、大珠山风景区等地,春日景观别样灿烂。

《一道爱情请慢用》的镜头了覆盖青岛多个地标景点:崂山风景区登高望远,踏云揽胜,尽享山海壮阔;走上栈桥,与海鸥亲密互动,欣赏百年青岛的人文底蕴;唐岛湾滨海公园里,油菜花海已然绽放。

跟随《情往海岸线》,可游览春日的金沙滩、星光岛、凤凰山、毛家山,除了滨海休闲度假,还有田园休闲的惬意。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在青岛成为风尚并非偶然。2024年5月,青岛出台了中国首个《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每年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对体现青岛元素的精品网络微短剧给予扶持。在拥有东方影都、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等基础上,青岛于去年4月启动了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该基地设有100多个拍摄场景,当年即承接拍摄了包括热门作品《大过节的》在内的微短剧106部,被中国相关部门评为“年度摄制基地”。(马晓婷)

【图5、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