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最终结局
—兼析爆发原因
中美关税战起因后果可归为如下方面:
一、 美国国内因素
美国如今情形原因非一日之寒,简言之,绝对是美国内部矛盾,内部债务逐年高举,早已进入不敷出的地步。时至今日的连锁反应,已到达不采取非常手段尽快找到快钱便不能解决燃眉之急,整个国家“仿佛就要倒闭”的地步。
1.美元与黄金石油脱钩 美元从此便成为一匹脱缰之马。从小布什政府开始,每届政府任意印钞,债务限度不断被突破。
特朗普2016年上台四年年年继续印钞,债台年年高筑,拜登上台更是变本加厉,债务上限不断大踏步突破。
前些年美方以中国几十年“偷走美国专利,抢走美国生产技术和市场,年年占美国贸易便宜”为由,全方位开展对中国科技、金融、贸易等等进行围追堵截,连抓人(孟晚舟)的烂招也用上,但效果欠佳。
2.国内矛盾重重 枪支、毒品泛滥,种族歧视、零元购猖獗,基础建设落后、穷人越来越多,无家可归人遍布每个大中型城市。特别是两党两院矛盾,根深蒂固,水火不容。
特朗普今年再次当选,政府国库已早入不敷出。他清楚没有最快捞钱办法已不足使政府能正常运转。现在干脆不装了,自诩“关税是最好、最有效的工具“ ! 只有利用关税才能达到他最快最捞钱的目的。
3. 中国加入WTO 特别是近三十年全方位高速发展,方方面面形成对美国形成挑战。加上“修斯低得陷阱”之剑高悬,美国近几届政府对中国处处设防。美国两党两院在反中上却又几乎珠联璧合,异口同声高举反中大旗,对中国态度一届比一届凶狠。特朗普第一届政府(2016-2020)和2020上台的拜登政府还装一下,如今简直不装了,非把中国打趴不可。
4. 美国的困境与潜在后果
消费者与中小企业承担成本不断增加,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90%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推高通胀,加剧经济压力。
5. 制造业回流困难 美国缺乏完整的供应链、熟练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即使加税也难以让制造业回归。
6. 历史教训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大萧条,而特朗普的税率更高(部分商品超100%),可能重蹈覆辙。
7. 特朗普第二次当选
特朗普对内对外一切政策表面上看视来势汹汹,但效果不彰。他昨天内阁会议上对中国部分更显前后不一,但仍嘴硬说习近平会给他电话,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 中国的崛起
自从中国加入WTO,特别是近三十年全方位高速发展,方方面面对美国形成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中国崛起势在必行,势不可挡。
三、中美互增关税
1. 激烈冲撞 特朗普一上台就迫不及待,上周一宣布对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征收关税,话音一出,让世人大跌眼镜,美股连续两天暴跌,创美国三十年来暴跌最多的纪录。而对中国另眼看待,全世界唯独对中国超高比例增加关税,中国则以牙还牙,针锋相对,毫不对让。
2. 国际国内的压力 特朗普本周三不得不改口,对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暂时推迟90天征收关税,美股昨日全线暴涨,但昨日周四股市大势下跌, 因为中国在特朗普就将计就计,对等增加关税,世界看到中美对垒不会是一是片刻,不定因素还多。
3. 中国奉陪到底 昨天特朗普又对中国极限施压,对中国商品又鲁莽增加到145%极限,中国回击对美关税增加至125% ,声明不再理会美国特朗普任何后续行动,也不必要跟随特朗普起舞,不再理会美国关税增加多少关税。但对美国的无理行动将奉陪到底!
4中国走自己的路 全世届看到中国的强硬,不再理会特朗普。习近平今天在北京接待西班牙总理,下周出发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完全按照既定方针办事,走中国的路。
四. 可能的结局
1.短期 僵持与博弈
中美贸易额可能大幅下降,但全球供应链会调整,中国商品仍可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第三国进入美国。
美国可能因通胀压力、企业抗议而调整政策,但特朗普若坚持强硬路线,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2. 中期 美国经济受损更重
中国:可能承受短期出口下滑,但内需和新兴市场可缓冲冲击。稀土、新能源等关键产业的反制将削弱美国优势。
美国:若持续依赖关税,可能导致供应链混乱、通胀飙升、股市动荡,甚至经济衰退。
3.长期:全球秩序重塑
美国一定退缩:可能被迫谈判,降低关税,回归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胜出: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去美国化”,美元霸权受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最坏情况:若贸易战升级为科技、金融全面脱钩,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新冷战”格局,但中国仍占据制造业优势。
结论
中国:短期阵痛,长期韧性更强,可能通过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市场化解冲击。
美国:若坚持高关税,将自食其果,经济衰退风险大增,甚至可能重演1930年代大萧条。
全球影响:其他国家可能被迫选边站,但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使其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优势。
这场关税战很可能以美国因内部经济压力调整政策,中国则通过战略反制和产业升级巩固全球制造业领导地位的最终结局告而终。
文:霍文翔
2025-4-11 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