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多、人多、节目多!”——正如连续三日蹲守现场的媒体人胡月冰所感叹的那样,2025第六届多伦多龙文化节以一种“爆裂三多”的欢腾姿态,在持续三天的高能量输出后,于8月31日晚在多伦多市政厅广场缓缓落下帷幕。
**文化盛会成为城市品牌
今年的龙文化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和多家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加拿大华人文化艺术团体联合会(CACPA)主席、多伦多龙文化节筹委会主席张俭给出了答案。
“与其他街头夜市不同,龙文化节不仅有美食,更囊括了表演、展示、互动,是一个全面的文化窗口。” 他说。“许多华人在国内都未必能一次看到这么多门类的传统节目,更别说在海外。对非华裔观众来说,即便没去过中国,也能在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的强大气场。”
张俭强调,正是这种多元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让龙文化节成为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有特点才能出亮点,观众口口相传,这比任何宣传都有效。”
龙文化节行政总监许姗姗则补充说,多伦多市政府已经将龙文化节认定为“市府三大户外节庆活动之一”。这一官方背书,足见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团队协作与节目升华
如果说策划赋予了龙文化节方向,那么执行团队的能量,则保证了它的节奏与厚度。
加华艺联副主席、活动总导演张炜表示:“2025多伦多龙文化节整体非常成功,流程流畅,观众参与度高,尤其是《黑神话:悟空》、‘哪吒’这些新元素,与传统舞龙舞狮形成对照,展现出文化的多维度。”
张炜在活动现场和演播室连续接受了CBC、CTV、CityNews、CP24、《多伦多星报》等多家英文媒体的采访。“这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我们的制作团队老中青结合,每个环节都吸引力很多年轻人,让我真切感受到传承有人。”
总统筹陈洁则从幕后视角讲述了细节:“今年设立了100多个摊位和帐篷,美食、小商品、文创齐全。一百多个参演团体,1800表演人次,包括义工在内有600多名工作人员。”
“演出节目既有华星艺术团、杨洋舞蹈工作室等长期合作的艺术团体,也有大学生舞团带来的青春风貌,还有太极、武术、汉服展示、民乐等等浸润并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和中华的传统元素的节目。主创团队执行力极强,在短短三天内成功呈现25场200多个节目的演出,堪称奇迹!”陈洁说。
**政界齐亮相为多元文化点赞
节庆的开幕与闭幕,都伴随着重量级嘉宾的身影。开幕式上,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罗伟东致辞,强调龙文化节在促进中加民间友好、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加拿大总理代表、联邦议员陈圣源递交贺信,加拿大前国会参议员胡子修阁下,安省省议员Chris Glover、市议员Shelley Carroll、万锦市议员杨绮清等也纷纷登台致意。
在活动最后一日,多伦多市长邹至蕙亲临舞台,与观众一起用中文说出“谢谢”。她透露,市政府近两年对户外文化活动的资助几乎翻了一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可以在这里自由欣赏文化、共享欢乐。”
**中华文化与多元文化交融共存
资深义工杨晶发现,本届龙文化节在展示中华文化的同时,更加突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族裔的参与者和表演者比往年更多,让节日不仅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舞台。
人山人海的游客中,超过70%是非华人。张炜指出,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智慧与坚韧。龙文化节正通过这一符号,将中华文化呈现给多元族裔观众,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更多加拿大人认识、理解并喜爱中华文化。
张俭表示,自2018年首届活动以来,龙文化节已成长为加拿大最具规模的中华文化节之一。市政厅广场这一核心公共空间,不仅让中华文化走入主流视野,也为不同族裔搭建了共享文化的平台。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能容纳我们,我们的舞台也欢迎所有族裔参与,”张俭强调,“希望通过节日展示中华文化之美,同时体现其开放性与包容性。”
张炜补充说,中华文化并非独立于加拿大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加拿大文化交融共存,共同丰富这座城市的文化景观。”
**龙文化频现高光时刻
为期三日的龙文化节,主舞台、水上秀台、广场这三大舞台轮番点燃激情,从白昼到夜晚不断上演的精彩节目,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瞬间。
最惊心动魄的是由 “光辉龙狮”体育会带来的高桩舞狮。舞狮队员们在高低不一的桩子之间腾挪跳跃,每一次凌空翻转都令观众屏住呼吸,而每一次稳健的落点则引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李文启武术学院以刀光拳影展现中华武术的精魂,拳脚间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少林功夫表演汇聚多族裔学员,精彩不断,其中白人学员表演铁头功,更以断竿断棍、铁片碎头的震撼场面掀起全场惊叹。
相比之下,群体太极表演则宛如一股清流。几十位表演者同起同落,动静相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让现场沉浸在宁静与和谐之中。
不同舞蹈团体将民族舞与现代舞交织融合,舞姿灵动飘逸。夜幕下,舞者在水上舞台翩然起舞,衣袂翻飞,倒影随波摇曳。灯光与舞影交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为节日增添了诗意与华彩。
舞台上的欢乐不止于此。“辣妈大赛”以轻松的舞姿与笑声,展现了家庭与社区的无限活力。宠物秀马戏则成为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萌宠与驯兽师默契互动,不仅带来轻松幽默的表演,也让大人和孩子们笑声不断,气氛温馨热烈。
而在广场的另一角,《黑神话:悟空》与小哪吒成为年轻观众最喜爱的“新潮明星”,排队合影的队伍长长延伸,满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
三日三舞台,传统与现代交织,庄重与欢乐并存,龙文化节在光影与掌声中汇聚成一幅璀璨的文化画卷。
**探索与融合脚步不停
在三天的欢腾中,第六届多伦多龙文化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但也留下了些许未竟之处。
总导演张炜坦言:“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把仿生机器和狗机器人请来,因为过境手续等原因搁浅。但这反而成了我们明年的期待。”
筹委会主席张俭则直言,资金紧张与天气变化曾给筹办带来不小压力。“但靠大家的热情,以及义工和赞助商的支持,我们坚持了下来。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龙文化节能够延续的根本原因。”
夜幕下,多伦多市政广场的舞台灯火辉映,光影与乐声交织,最后一场演出在观众久久不散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有人依依不舍地拍下夜色与舞台,有人已经开始期盼来年的再聚。
“每年,我们都在寻找文化与科技之间新的交汇点。”张炜的感言,或许正是龙文化节未来的注脚——不断探索、不断融合,让中华文化在多元的加拿大社会中留下更为深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