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听到万卷楼这三个字,就会让人们想起这句至理名言。“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走进南充市。10月27日,来自美国、瑞典、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近60家海外华文媒体来到位于南充西山的万卷楼景区参访,景区仿佛是一卷古书,写满三国的故事和传奇,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它又仿佛是一帧中国画,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嘉陵江逶迤千余里,把300公里曼妙身姿留在了南充。清澈纯净的嘉陵江,像乳汁滋养了这一方子民。这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人们栽桑养蚕,遍种果树,成就“绸都”和“果州”的美誉,成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山之侧,水之畔,南充人文,由此衍生、发展与传承,一代史学家陈寿在此诞生并成长。
万卷楼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西山风景区,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是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后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坏。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拨款恢复重建,它壁倚青岩,气势雄浑,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和藏书楼组成。
陈寿,字承祚,西晋著名史学家,公元233年,出生在安汉城西的一个仕人家庭。少时,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十八岁入成都太学,师事同郡谯周。二十二岁仕蜀,历任卫将军姜维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公元260年,陈寿父丧,回乡守孝三年。公元263年,蜀亡于魏,陈寿继续隐居安汉,研治经史。公元268年,入晋,先后任著作郎、平阳侯相、治书御史。公元 297年,升太子中庶子,病故洛阳,享年六十五岁。
陈寿一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坚韧不屈,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陈寿所撰《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有“并迁双固”之美誉。《三国志》大力宣扬民本思想,重视农桑本业,提倡节俭薄葬,主张任贤重才。陈寿撰写的历史巨著《三国志》衍生了绵绵延延的影响世界的三国文化洪流,由《三国志》形成的三国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精华,其影响早已超越时空,跨越国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万卷楼以其厚重的三国文化内涵,被誉为“三国文化探源游”和智慧之旅的目的地。
1000多年前,这里还是寂静的山林,一个孱弱的少年(陈寿自幼多病,家人希望其体格强健,故取名陈寿)研习端坐,饱读诗书,于乱世中修得一身才华,其所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四史”,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石梯之上,两只神兽“天禄”和“辟邪”一左一右端坐,护佑着这里的山林、楼阁、城池。石梯两侧,魏、蜀、吴的国旗还在风中猎猎作响,但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只有拾级而上,走过257级的台阶,走进重檐楼阁的万卷楼,才能在《三国志》的详实叙述中,走进烽火硝烟的三国,去回顾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万卷楼中陈列着各种版本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的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彩绘的16幅以《三国志》史实为内容的三国壁画,堪称国内一绝。南北廊轩中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拓片型的线刻壁画、各地书法名家为万卷楼创作的书画楹联,观之让人如入三国之境。
万卷楼,就仿佛打开了一座三国文化的宝库。纪念馆陈列的三国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兼艺术性、学术性、历史性和游览性于一体,对研究和弘扬三国文化,促进三国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万卷楼巍峨屹立,掘三国文化之源。如今这座名楼,人们竞相登临。穿越历史的长河,在嘉陵江的上空,陈寿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历史风云瞬息万变,时代江河浪淘沙尽,陈寿的万卷楼与《三国志》,却跟着四季更迭,永远成为三国文化寻踪探秘之地。